2011/6/10

只是害怕愛



最近我常聽別人說,自己說的少了。

或許是覺得自己想說的都在blog上說了,跟朋友見面的時候,總是聽他們說,透過發問。又或許是這樣,朋友總是比較難了解我在想什麼,畢竟面對面溝通總是比起文字表達來的精準,對方可以透過再陳述或者是詢問的方式來確認意義是否偏差,而我的文字在撰寫的過程中必定會有所隱藏,加上每個人解讀能力的不同,落差也就更大了。

在信義誠品跟她提起韓國心理學家的兩本書,都跟30歲有關。都是書名惹的禍,什麼30歲前你一定要打的強心針,友人最排斥的就是這種幾歲之前一定要幹嘛或者知道什麼的書籍,除去書名,作者是職業多年的心理醫生,透過許多生活實例結合臨床經驗,描述關於「30」大關的總總衍生性問題,愛情的、生活的、職場的。

人生真的很有趣,到頭來我們關心的不脫這三個領域,尤其是工作。那天跟朋友約吃飯,詢問了一些關於出版編輯這行業的一些業界操作方式,突然的他說:你有職業病耶。我一時不解:阿?職業病?他說:就是下班還在講工作的事情,這樣你會沒有辦法談戀愛歐。

當下像是被澆了一盆冷水,似乎已經過於習慣於跟大家談工作,卻忘記,下班之後應該要回歸到生活面。第二個問題卻又接踵而來,什麼是我的「生活」呢?



如果將每天的行程安排工作進度仔仔細細記錄下來,似乎沒有什麼個人時間,更何況所謂的「生活」了。難怪有人提將興趣結合工作才是最好的情況,因為這樣才會「Play」的快樂。「玩」工作是一種態度,是一種實踐,身邊有多少人將此當做一個目標努力且實踐著呢?

大學同學一起聚餐,跟新手爸媽聊小孩與其育兒經,小予嫣如何又如何,十分有趣。

原來當生活裡頭出現了新生命(自己的骨肉),工作就不僅僅是工作,不僅僅是養活自己,不僅僅是滿足慾望,而是更重要的使命,新生命就這樣展開,也許長達七八十年的人生。生兒育女是種極為瑣碎(把屎把尿喂奶的)卻是一種生命意義的昇華。

我見著同學的小孩十分可愛,卻始終沒有勇氣敢抱一抱她,擔心傷了她。直到最後要離開前往用餐地點前,友人的一句「勇敢挑戰看看」打動我。

洗手並且擺好姿勢,讓同學把小予嫣放到我的懷中,看著懷裡頭的小生命,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:怎麼朋友的小孩這麼沉穩這麼可愛,小生命如此柔軟之後可能比我還要高大......充滿各種可能性如此搬演,若能看著她一點一滴的長大成人來到同我這般的年紀時,會是怎生的模樣呢?

期待又害怕受傷害。

原來我比想像中的還有愛心,只是我一直不曉得。或說,我抗拒,可,總有那麼一天,當愛來的時候。

我還記得在電影院看「當愛來的時候」,電影最後,被保護開始保護家人,原本強勢的變得柔軟,原本憤世嫉俗的變得溫柔堅強,無所謂的其實是最在乎的......都因為女主角懷孕開始以了變化。

我們像是刺蝟,抗拒別人溫柔的擁抱以及關懷,以為這樣就可以緊緊守住自己一顆心。其實最需要愛、溫暖、關懷、問候、討厭寂寞、渴忘熱鬧......就是我們。

好像什麼都可以自己來,其實是害怕「需要別人卻無法如願以償的失落」襲擊。我們是愛的膽小鬼,用「一個人生活」作為拒絕難過的手段與方法,其實我們最想要,也不過只是,愛。

沒有留言: